【藏品名称】1992-9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<<三国演义>>(第三组)(T)单枚套票【发行时间】1992年8月25日【发行单位】中国邮政【藏品规格】(4-1)(4-3)54*40mm ;(4-2)(4-4)40*54mm【类 别】编年邮票【印刷方式】影写版【齿孔度数】11度【设计 者】戴宏海【印制机构】北京邮票厂【藏品内容】4-1舌战群儒 20分 2910.2万枚;2智激孙权 30分 2890.7万枚;3蒋干盗书 50分 2865.7万枚;4草船借箭 160分 2979.2万枚
1992年8月25日,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传统,发行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——〈三国演义〉》(第三组)(T)单枚套票。
藏品名称:1992-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——《三国演义》(第三组)T大版票;
发行日期:1992-8-25;
T(4-1)舌战群儒20分2910.2万枚
T(4-2)智激孙权30分2890.7万枚
T(4-3)蒋干盗书50分2865.7万枚
T(4-4)草船借箭160分2979.2万枚
规格:50*40mm(T4-1,T4-3),40*54mm(T4-2,T4-4)
齿孔度数:11*11.5度
设计者:戴宏海
版别:影写版
印刷厂:北京邮票厂
4-1为“舌战群儒”。在构图上,作者有意把人物画成两个对比阵营:张昭一班人集中在右边,画得很密,与左边诸葛亮的形象一对照,有明显的被压倒感。邮票画面饱满,人物密集。依据中国画中“密不通风,疏可走马”的美学原则,作者将诸葛亮的右半衣褶处理成一片空白,疏密相映相得。
4-2为“智激孙权”。画面突出表现“激”与“被激”的人物场面。诸葛亮有意“激将”,对孙权的情绪变化和鲁肃的阻止示意都故意视而不见,与孙权的“勃然变色、拂衣而起”,和鲁肃的“闻言失色”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4-3为“蒋干盗书”。画面上的周瑜是佯醉和衣装睡的形象,虽呈睡态,仍不失大将气质。相比之下,蒋干心怀鬼胎,形象猥琐。他劝降不成,遂偷看桌上文件,反而落入周瑜的圈套。画面上的军帐、旌旗、宝剑、盾牌、象征性的兵防图以及远处的战船,交待了环境、地点;寂静的深夜,游弋的烛光,透露一种神秘的气氛。
4-4为“草船借箭”。画面主要表现雾、船、草、箭、诸葛亮和鲁肃。在画面上,作者用大片的空白来表现雾气,以白计黑,达到以虚写实的效果。箭如雨点,草船相连,船中诸葛亮的镇定自若和鲁肃的惊恐不安,突出了“草船借箭”的故事主。
《三国演义》,全称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为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,共120回。故事起于刘、关、张桃园结义,终于王浚平吴;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间的相互矛盾和斗争。
“舌战群儒”,选自第43回“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”。为联合孙权共拒曹操,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江东。此时,孙权已接到曹操的檄文。在大军压境的紧迫形势下,孙权部下的一班文臣主张降曹。诸葛亮在谒见孙权之前,与这班文人会于外堂。张昭等人知道诸葛亮的来意,故意挑起争论,欲使诸葛亮知难而退。诸葛亮从容不迫,论形势,陈利害,唇枪舌战,对答如流;表现出了能言善辩的出众才华和沉着应变的非凡胆识。
“智激孙权”,选自第43回“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”和第44回“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”。诸葛亮与孙权见面后,通过察言观色,暗暗确定了“只可激,不可说”的策略。他针对孙权惧怕曹操、在战与不战之间举棋不定的心理,先说曹操来势不可阻挡,不如投降。孙权自然发问刘备为何不降。诸葛亮答曰:刘备是汉室后代、盖世英才,怎能屈居人下?果然激得孙权“勃然变色、拂衣而起”。随后,诸葛亮分析了曹军“远来疲惫”、“不习水战”和“民心不归”等三个不利因素,说明拒曹必胜的道理,促使孙权决心抗曹。
“蒋干盗书”,选自第45回“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”。曹操谋士蒋干自幼与周瑜是同学,自告奋勇来江东说降周瑜。周瑜暗定反间计,设宴款待蒋干。宴罢,周瑜假装大醉,与蒋干同床而眠。蒋干悄然起床,偷阅桌上文件,发现一封曹军大将蔡瑁、张允写给周瑜的信,称他们两人欲伺机杀死曹操,投降周瑜。蒋干如获至宝,当夜偷跑回曹营,把盗来的假信呈与曹操。曹操大怒,立即将蔡、张两人斩首。后得知真情,追悔莫及。
“草船借箭”,选自第46回“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”。周瑜妒恨诸葛亮的智谋,恐日久对江东不利,屡欲除之。一日,周瑜与诸葛亮商议破曹之事,周瑜借此要求诸葛亮数日之内造出十万只箭,并诱迫对方立下军令状。诸葛亮胸有成竹,从容不迫。他命令手下扎草船二十只,趁大雾弥漫江面之际,将船一字摆开,驶向对岸,诱使曹军弓箭手乱箭射之,“借”得雕翎箭十几万只。周瑜闻之,自叹弗如。
本套邮票为《中国文学名著——〈三国演义〉》系列邮票的第三组,共4枚,分别以“舌战群儒”、“智激孙权”、“蒋干盗书”、“草船借箭”为画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