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票由于是第一枚生肖邮票,图像美观,印刷精致,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,猴票在邮票市场价格上升很快。四方联和大版邮票的价格要更高。猴票价格上涨速度惊人。不愧是中国集邮的标志藏品。同时也是中国集邮市场的风向标。首套新邮票、新邮品均蕴有一种“龙头效应”,集邮者的求全心理,往往使这些首套邮品身价不凡,增值可观。尽管猴票发行之初很多人并未留意,但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诸多邮市相继建立,集邮所蕴涵的经济意义愈发显露出来,猴票也就随之紧俏起来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, 集邮工作逐步恢复正常, 诸多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邮票陆续发行。其中,最受集邮爱好者喜爱的当属问世于1980年2月15日的生肖“猴票”。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邮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。
1980年以前,一般的纪特邮票印量,一个图案不过三四百万枚。由于这是中国生肖邮票系列的第一枚,原拟发行800万枚。后鉴于集邮活动刚刚恢复,人们的集邮意识尚未从冻僵的麻木中苏醒过来,不宜贸然加大。经反复权衡改为500万枚。加之印刷上遇到的麻烦,成品率比较低,经验收合格票仅为4431600枚。就此打住不再印制,这就为日后猴票价格飙升埋下了伏笔。
“金猴”历史走势呈持续攀升趋势,价格居高不下。从面世以来,始终处于上升通道中运行,其特征为大涨小回,30多年来的走势异常强悍,在每次邮市出现的大小行情中均有出色表现。在新中国邮票中,《庚申年》猴票之所以被冠以“金猴”,就在于它创造了世界性的邮票增值神话,并且具有广泛的大众参与性,一直保持着强劲的需求,是一枚比黄金更为珍贵的投资佳品。
可以说“金猴”是改革开放的产物,它给收藏者与投资者带来了其他品种无与伦比的回报。因此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“金猴”现象。“金猴”邮票近30年的市场号召力和极高的认知度,常常能够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效果,这一点在1983-1997年期间爆发的三次邮市大行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。猴票价格涨速加快直至令人瞠目结舌地升值了数万倍。其升值的空间是其他任何邮票无法比肩的,并且涨势不止。即使在邮市行情低迷时,“金猴”的价格依然坚挺。
“金猴”邮票在历次行情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,具有极为独特的魅力,这枚邮票以我国著名绘画大师黄永玉的原画为图案,设计者采用雕刻版和影写版套印,并在猴子的面部和四肢铺以金粉,使“ 猴”活灵活现、 栩栩如生,甚至连一根根猴毛都纤毫毕现, 堪称绝妙佳作。
1. 颜色: “猴票”有两种颜色:一种称“红猴”,票面底色深红,印版的网纹细密,成波浪形,墨色均匀有序;另一种称“粉猴”,票面底色稍淡,有微小的白点。无论“红猴”“粉猴”,其眼、鼻、嘴、耳、手、足等处的金色,黄中有亮。
2. 线条:猴票的雕刻线条自然细腻,猴的毛发根根分明。用手轻轻触摸,还有质感,墨色黝黑发亮。“庚申年”三个字字体瘦而有力。
3. 纸品:猴票的纸质较薄,呈纯白色,通常从背面可以看出猴图案的轮廓。这是由于印刷雕刻版邮票需要使用专门油墨,而当时邮票厂库存不多,于是兑入少量铅印油墨。但使用铅印油墨不易干,印出来的邮票容易粘连,所以真猴票的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黑色墨迹。
4. 文字:猴票下方的文字“T.46.(1-1)”志号与右边的年度“1980”基本平行。